在想念中前行的余生
|当一些离去不可避免,我们能做的,便只有想念。
四岁时,第一次感受到,一个人如果真的很难过,其实是哭不出来的。面对离别,真正在乎的人,往往会陷入沉默。
彼时,外公的离开,是很有计谋的。
临走之前,他几乎将家中所有人都得罪,最后的几个月,已经少有人愿意去看他。就更不用说陪他聊天,关心他每天如何度过身体各种不适的时间。
他的离开很突然。很多人在那一刻,才忽然明白之前一些事的缘由。忙不迭地从四面八方赶来,却终究没能见到最后一面。
就连外婆,当时也被他支开。他就那样,选择了一个人安静地离开。

无疑,他们非常相爱。他们都十分坚强,也总在替对方着想。
他们早就说好,若有一天,一个人不得不先行一步,留下的人不能着急。因为,离开的人会坚定地等待。
而后的二十多年,一份想念,就这样惊艳了时光。
那个人似乎从未离开,它更加深刻地嵌入我们每个人的骨血之中。每说一句话,每吃一口饭,每走一段路,我们都忍不住对着自己微笑。
就像记忆中那副神态,那样目光悠远地,透过我们,看向远方。
无法忘记的人,就这样深深地想着,念着,也是一种陪伴。

|只愿后来的我们,拥有想念的余力,与勇气
有些人,是没有资格想念的。
比如那些受尽宠爱,迷途不返,最后还给对方惹来一身麻烦,却不以为然的人。他们从来只顾着自己的一时兴起,向来希望他人的无条件配合。
从未想过,所谓父母,所谓爱人,其实与自己一样,都拥有平等表达需求的权力。
作为被爱的一方,我们只是被多赋予了一种能力。一种伤害对方于无形的能力。
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,从不顾忌于对方的失望;当一些离别,让一个人更加地肆无忌惮;唯一的想念,只会在深陷泥潭,无人援手时涌现,这样的人,便没有资格想念。

真正想念的人,更懂得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如同外婆,二十多年里,她在院子里种满了花。那些花,一些是外公曾一株株从山上,专门为她移栽回来的。
一些是成熟后的种子,被她细心捡起,耐心播散在外公曾十分喜欢驻足的一棵树下。每年花开,不论人在屋内,还是外出归来,她总会望着那处,如同看进一个人的神色深处。
后来,她将孩子们照顾得更好。也时常因为一张忽然出现的老照片,刹那恍神。
一个人走过曾经一起走过的路,说着那个人说过的话。却始终在忙碌之间,面带微笑,淡定从容。
她用那样的生活,向我们展示了想念最美的样子。

|想念,不是为了归去,而是前行。
在情感产生之前,对于除自己以外的人,我们的认知大多是模糊的。
当一些联系或纽带,在彼此之间得以建立,一些人在我们心里,才有了大概的轮廓。我们对其的感受,才稍微具体。
但,每一份相遇,不是为了离别。而是站在各自的人生历程里,成为下次更好的遇见的基石。
每一份离别,也不是为了让人尝到失去的滋味。而是让人明白想念的价值,让人懂得汲取更多的能量,融于自己的意志。
毕竟这一生,没有谁能一直陪伴在旁。只有将一个人放进心里,那些温暖幸福的感受,才不会轻易消失。

而且,后来的我们需要更加努力,才能无限延续这种温暖的触觉。
那个人走后的时光,就用这样的想念,聊作陪伴。
所有文章都是来源于网络,用于个人收藏欣赏,如有侵权,请告知第一时间删除。
举报邮箱:3721878@qq.com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