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欣赏人生感悟的句子 本站主要收集人生感悟的句子,人生感悟的文章,感悟人的一生,平凡的人生让你的人生不平凡。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唯美句子

今日惊蛰

栏目:唯美句子日期:2023-02-03 点击:
2021年3月5日16时54分,迎来惊蛰节气。
 
惊蛰,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这个时节,大地回春,长空雷鸣,草木萌发,蛰虫初醒。天地至此,醒了,也暖了。
 
建议在WiFi网络环境下播放
 
视频来源:中国气象局 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
 
惊蛰,汉代以前称为“启蛰”,以避汉景帝讳。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 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这样说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蛰者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;惊者,春雷惊醒冬眠的动物。
 
暖风是春天的手,惊蛰则是春天的声音。
 
当惊蛰的雷声响起,你会豁然敞亮:原来,没有哪一个季节只有一副面孔,就像没有哪一种生命只存在一种可能。
 
春天有细雨润花的阴柔,亦有云天炸裂的阳刚;有俯首低眉的切切呢喃,亦有金刚怒目的石破天惊。
 
 
惊蛰是一个春天的号令。
 
“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”惊蛰之后,一大片一大片的江南水田里,到处是春耕的忙碌。
 
每当这时候,老水牛在田间劳作。犁铧过处,泥土如书页翻开。
 
“耕耘”二字,在心间弥漫着青草的气息。
 
耕亦读,读亦耕。在千年农耕文明里,写字谓之笔耕,砚台谓之砚田。对我们而言,耕耘是最美的生命姿势,也是最大的生存哲学。
 
 
惊蛰之美,有声之雄浑,亦有色之妖艳,音之婉转。
 
“一候,桃始华;二候,仓庚(即黄鹂黄莺)鸣;三候,鹰化为鸠。”此为古人所描述的惊蛰三候。
 
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桃花盛开的春天。那不只是不完整,简直就是失去了春之魂。
 
记忆中的那爿乡间老屋,黑瓦泥墙,简陋潮湿。然而,就在低矮的灶房屋角处,每年都会如期盛开一树桃花。
 
或许,一个乡间孩子的审美,就从一棵桃花那里启蒙吧?

 

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
 
中国古人的爱情代言,其实不是玫瑰,而是桃花。这渊源,可追溯至《诗经》。桃花的美,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,又呼应着心事隐秘的羞涩与缤纷。以桃花的气质与秉赋,实在没有理由不代言人间的缘分与爱情。
 
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 
崔护的这首绝句,并无妍辞丽句,只任那人面与桃花的意象在时间里反复叠映。就在这叠映中,人们读到了情到深处的执念,亦读到了物是人非的沧桑。
 
 
就像对于百虫了解无多一样,对于百鸟我们一样极其陌生。我们何曾像杜甫、白居易、王维、韦应物那样,真正将自己的目光与耳朵,交给那枝上黄莺?
 
我们对黄莺的了解,或许也只在诗里吧。
 
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”“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。”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”……
 
与惊蛰的雷音不一样,黄鹂是春天的歌者,一个作词作曲演唱的全能歌者。
 
 
鹰化为鸠,为惊蛰的第三候。
 
鸠者,布谷鸟也。古人见此鸟,以为老鹰所化。在他们看来,这所化之鸟,“口啄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二十四节气的征候里,总见这个“化”字,如寒露第二候为“雀入水为蛤”,即以为彩羽鸟雀化作了海滨贝壳。
 
莫非,这是先民对于时间与生命轮回的一种表达?

 

相对于黄鹂鸣叫,布谷声里多了一份催春的节奏。
 
当“布谷——布谷—— ”的声音在云天外响起,我们的心里仿佛洇开了一片烟雨水乡,所有春天的祝福,也仿佛一颗一颗种子落入了软软的春之土壤。
 
在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后,在经过立春和雨水的含蓄铺垫后,它仿佛再也忍不住,一定要发出声来,向人间宣告:醒醒吧,春天来了!
 
“惊”,是惊醒,又何尝不是惊心,它像一记来自天地的提醒和鞭策:草木已动蛰虫已醒,农人亦已开耕,懒散已久的“你”也该从冬天的长梦里跳脱,调整心态和心情,去迎接鲜活明媚的春光,去珍惜不忍辜负的春日。
 
如果说节气是四季的注脚,那么“惊蛰”的标注一定是:
 
没有人能阻挡,春天如期而来。

所有文章都是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用于个人收藏欣赏,如有侵权,请告知第一时间删除。相关信息不作为实操信息,以上分析仅供参考,不作为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操作需谨慎。

举报邮箱:3721878@qq.com

相关标签: